首頁 | 中國江西網 | 論壇 | 博客 | 社區(qū) |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9913
曾被宣布滅絕,在廬山“復活”后繁育5000余株

小溪洞杜鵑“回家”了


 大江網   2025-04-18 10:14:00 來源:江西日報 編輯:張文靜 作者:陳旻
[瀏覽字號: ]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旻)4月15日,記者從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以下簡稱“廬山植物園”)獲悉,曾被專家評估為滅絕種的珍稀植物小溪洞杜鵑,經過6年的種子擴繁及遷地保護工作,不久前部分苗木已從廬山植物園回歸“家鄉(xiāng)”井岡山。

      眼下,氣候溫暖,土壤濕潤,廬山植物園杜鵑花研究團隊正在開展新一輪的小溪洞杜鵑播種繁育工作,而500公里之外,400株小溪洞杜鵑已經在遂川縣五指峰林場大壩里分場開啟了野外回歸新旅程。

      我省杜鵑花研究專家、廬山植物園二級研究員張樂華告訴記者,小溪洞杜鵑為羅霄山脈中段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分布地域狹窄且偏僻,數量稀少,曾因多年未見“芳蹤”,先后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及《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的評估》(2017年)列為滅絕種。

      自2013年小溪洞杜鵑被列為滅絕種以來,廬山植物園杜鵑花研究團隊數次進入羅霄山脈的深山密林考察。2019年,研究團隊在井岡山重新發(fā)現小溪洞杜鵑野生分布,立即啟動苗木擴繁和遷地保護工作?蒲腥藛T野外收集種子、組培快繁后,在廬山植物園開啟苗木擴繁、仿自然生境栽培等遷地保護工作,繁育5000余株幼苗,使其成功“復活”。

      為深入了解其資源現狀和瀕危機制,研究團隊開展了更為廣泛的野外調查,初步探明其致危機制主要與其現有種群小、幼苗更新困難、適應力差及遺傳因子等相關。張樂華表示:“小溪洞杜鵑從種子繁殖到開花結果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遷地保護的終極目標是從‘種子到種子’,讓瀕危植物能自然繁殖、自我更新!

      目前,廬山植物園、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和遂川縣五指峰林場,三方達成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回歸科技合作協(xié)議,共同建立珍稀瀕危杜鵑花的野外回歸示范樣地,展開長期監(jiān)測和生長發(fā)育研究,推動瀕危物種的多樣性保護、生態(tài)修復及其種群復壯,形成可推廣的瀕危植物野外回歸技術體系,助力江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zhàn)略的實施。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7093   
     相 關 新 聞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lián)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版權所有©中國江西新聞網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手機報:0791-86847093    
      贛ICP備案:贛B2-2005034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贛B2--20120039    新出網證(贛)字06號
      網絡視聽許可:1407206號   文網文 [2009] 144號    贛演經字編號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  主辦:江西日報社